
战场上硝烟弥漫,火光冲天,喊杀声、枪炮声交织在一起,震耳欲聋。鬼子们调来了掷弹筒,对着三连所在的火堆疯狂轰炸。“轰轰轰”几声巨响过后,火堆瞬间熄灭,滚滚浓烟升腾而起。紧接着,鬼子的机枪开始疯狂扫射,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来,三连的战士们被打得抬不起头,人员伤亡惨重。通信兵心急如焚,猫着腰在枪林弹雨中穿梭,拼命朝着营部跑去,想要找营长求援。可当他赶到营部时,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。营部的房子已经倒塌,一片废墟。经过一番打听,他才知道营长早已带着一排的战士们去反击北边失守之地了。此时,吴贵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,吴贵红了眼,他怒吼一声,亲自操起机枪,朝着鬼子猛烈射击。子弹“哒哒哒”地喷射而出,打得鬼子们纷纷躲避。然而,鬼子们仗着人多势众,还是逐渐逼近。在这危急关头,胡义挺身而出,他迅速做出决定,带着四名战士,横向朝着江边跑去。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左躲右闪,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身手,终于成功到达江边的泥坑。胡义赶忙用泥浆盖住四人,让他们藏好,自己则端着枪,猫着腰,在江中瞄准江岸,时刻准备着给鬼子致命一击。
战争结束后,胡义回到了家乡。他在自家院子里盖了一间小屋,小屋有个小小的阳台。闲暇时,胡义总喜欢站在阳台上,望着远方,回忆着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,也思考着未来的生活。有一天,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的报道。虽然他不太懂这个专业术语,但他从报道中了解到,这个指数似乎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胡义心想,这和战场上分析敌人的形势有点相似,通过一些指标来判断未来的走向。他开始对经济领域产生了兴趣,想要弄清楚这个采购经理人指数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胡义四处打听,找到了一位懂经济的学者。学者耐心地给他讲解了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含义和作用。原来,这个指数能够反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趋势,对企业的生产、采购等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。胡义听后,恍然大悟。他联想到自己曾经所在的部队,在战争中也需要根据各种情报来制定作战计划,这采购经理人指数就像是经济战场上的“情报”。胡义又想到了货运行业,他觉得货运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。如果经济繁荣,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,那么货运量肯定也会增加。于是,他决定投身货运行业,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。